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素食」標籤的文章

長期吃全素 易缺B12 鈣 鐵

據衛生署統計,台灣吃素人口約200萬人,營養師劉怡里表示, 長期吃不含奶蛋的全素者,易缺乏存在於肉類、海鮮、蛋等葷食的維生素B12 。另外蔬果雖含鈣、鐵等營養素,但蔬菜中的纖維、植酸、草酸等,易影響鈣質吸收,而植物性鐵質的人體吸收率,也較動物性鐵質低,茹素者需做好營養補給,才能避免貧血、骨質疏鬆等問題。 黑芝麻糊 補充鈣質 長期缺乏維生素B12,輕微有記憶力減退、焦慮不安、食欲不振等情況,嚴重則恐導致惡性貧血,全素者可每天吃1顆酵母製成的健素糖或1顆綜合維生素錠劑,補充維生素B12,吃奶素或奶蛋素的人則喝牛奶,同時補充B12及鈣質,每天約2杯240c.c.。全素者除了吃深綠色蔬菜以及豆製品,建議每天再吃一碗黑芝麻糊,增加鈣質攝取量。 維生素C 助鐵吸收 木耳、金針菇、紫菜及海藻等食材,同時含有鈣、鐵等成分。 缺鐵會造成貧血、易疲勞等,可選青江菜、菠菜等鐵質含量高的蔬菜,搭配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奇異果、柳丁等幫助鐵質吸收。而 主要來源為海鮮的鋅是維護男性前列腺素正常運作及穩定血糖的成分,吃素者可由堅果及燕麥、小麥胚芽等穀物攝取 ,堅果類每天可吃免洗湯匙1平匙量,但要減少其他用油量,燕麥等也需替代部分主食,以免熱量過多。另外,吃素者除了以米飯、麵包、南瓜等澱粉類增飽足感,宜搭配豆製品,才能均衡獲取甲硫胺酸、離胺酸等必需胺基酸,防止免疫力下降。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10/10/27

兒童吃蛋奶素較佳

家人有吃素的習慣,常常也會讓成長中的兒童跟著吃素,對於發育中的兒童來說,吃素的營養足夠補充發育中的兒童所需嗎?臺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表示,兒童吃全素,容易缺乏鈣質、鐵質、維他命B12、鋅,因此不建議兒童跟著大人吃全素,若家人有吃素習慣,兒童最好還是要攝取蛋、 奶類的動物性營養就是俗稱的蛋奶素 。 鄭金寶表示,吃素最容易缺乏維他命B12、蛋白質、鐵質、鈣質、鋅,這些營養素大都來自動物性食物,尤其維他命B12都存在動物性食物裡,素食食物幾乎沒有維他命B12,若缺乏維他命B12,容易引起惡性貧血,缺乏蛋白質,會造成疲勞、免疫力降低,缺乏鐵質也易有貧血症狀,至於缺乏鈣質則會影響牙齒跟骨骼的發育,缺乏鋅則會降低食慾跟免疫力,尤其是兒童對於鋅的需求量比大人高,若缺乏鋅對兒童影響較大。 補充適量綜合維他命 吃素者必須補充適量綜合維他命。 若一定要吃素,鄭金寶表示,需要從其他含有這些營養成分的植物性食物去補充。若 要補充 鈣 質,可吃莧菜、芥藍菜、豆腐、杏仁、芝麻等含有較豐富的鈣質 ;含 有 鋅 營養素的食物大部分來自海產類、動物較多,其他則只有堅果、乳酪含有鋅 ;雖波菜含有豐富鐵質,但身體無法大量吸收波菜中的鐵,鄭金寶建議,吃一些含有維他命C的蔬果,可加強吸收波菜中的鐵質;而維他命B12幾乎只有動物性食物才含有,建議可以適量補充綜合維他命來補充缺乏的維他命B12,不過這些營養成分對於成長中的兒童還是不如動物性食物豐富,因此建議家中有吃素習慣,兒童最好吃蛋奶素對發育影響較小。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6/9/06

婦走路無力 缺維他命B12

一名婦人原本健康,但近半年來覺得下肢無力,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就醫檢查才發現,是因體內缺乏維他命B12導致,經補充後已恢復健康。營養師表示,肉、奶、蛋都富含維他命B12,可適時攝取,素食者則可改吃海帶,以免營養失衡。 適量補充海帶奶蛋 收治病例的衛生署新竹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伯壽說,這名四十多歲婦人,就醫時自述過去半年變得「不太會走路」,雙腳無力、常跌倒。經檢測發現婦人體內嚴重缺乏維他命B12;他解釋,維他命B12在人體神經傳導代謝扮演重要角色。嚴重缺乏者易出現走路無力等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張惠萍說, 肉、奶、蛋、魚都富含維他命B12,缺乏者通常是吃素者,建議素食者應均衡攝取,適量補充海帶、紫菜或酵母粉等含維他命B12的食物 。 避免維他命B12缺乏 注意事項 一般人均衡飲食,適量攝取含維他命B12的肉類、魚類、牛奶 素食者應適量補充海帶、紫菜,或針對素食者的營養補充品 不酗酒、避免抽菸 若四肢感覺異常、無力及僵直感,步態不穩,有可能是因嚴重缺乏尋維他命B12,應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 葉伯壽醫師、張惠萍營養師 原文來源刊載於: 蘋果日報 2009/05/23 甯瑋瑜

素食新標示98年7月1日上路

有鑑於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健康考量、環保、道德…等種種因素,茹素人口不斷的上升,從以前要求吃得飽、吃得好的觀念,已漸漸提昇到要吃出健康,但是,吃素的朋友卻常常因為食品外包裝的標示不清,無法吃到合適的產品,行政院衛生署於98年7月1日起(以製造日期為準)實施「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之標示規定」,素食業者應遵守新規定以免受罰。 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者,應於包裝上顯著標示 「全素或純素」 、 「蛋素」 、 「奶素」、「奶蛋素」 、 「植物五辛素」 等字樣 , 凡「素食可食」、「素食亦可」、「素食皆宜」等相關字樣將不得使用 ;宣稱「素食」食品之標示,依該產品內容所含有之成分標示,可分為下列5種: 一、 全素或純素:不含植物五辛(蔥、蒜、韭、蕎及興渠)的純植物性食物。 二、 蛋素:含蛋成分的全素或純素製品。 三、 奶素:含奶成分的全素或純素製品。 四、 奶蛋素:含奶與蛋成分的全素或純素製品。 五、 植物五辛素:植物性食物(蔥、蒜、韭、蕎、興渠即洋蔥)。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響應衛生署之政策與法規,於97年已率先輔導各大賣場、超市、超商、素食批發商等進行素食食品標示;如於今年(98)7月1日製造之素食包裝食品,而未於包裝上顯著標示「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植物五辛素」等字樣,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7條第1項第6款:「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標示事項」,處分3萬至15萬罰鍰;若業者宣稱為素食產品,結果卻被檢驗出含有動物性成分,除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9條第1項規定:「標示不實」,處4萬至20萬罰鍰;亦有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1條第7款:「攙偽」之事實認定,如查證屬攙偽,將處新臺幣6萬至30萬元罰鍰;至於因製程品管不當而有攙葷的結果,則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20條第1項:「食品良好衛生規範」,如限期改善不改善者,將會被處新臺幣6萬至30萬罰鍰。 素食製造業者為使其產品有更好的味道或口感,可能在其製程中添加動物性的組織,或其生產線有葷素之產品而交叉污染之情形,或其使用的添加物含有動物之組織,如動物膠、魚漿或肉漿,而使所生產之素食有摻葷之情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素食製品進貨商應自主檢驗或慎選合格來源廠商,以確保產品品質。同時呼籲製作素食加工品業者應秉持職業道德良知,於加工過程及食材的選擇均應符合素食原則,不可添加動物性成分之食材、過量或非法使用食品添加物,若食材有添...

素食者:加工食品 少碰為妙

聽聞調查局抽驗的市售素食樣本數,竟有超過五成摻肉,許多吃素民眾紛紛破口大罵「夭壽」、「造孽」,也有人以慈悲心平常看待。多數素食者表示,食品陷阱多,自保之道,就是儘量多吃天然蔬果及豆類,少碰加工素食。 溫姓社工員跟家人吃素廿幾年,自稱每次吃到摻肉品的素食都會拉肚子。他表示,素食摻葷的問題由來已久,但長期都沒改善,顯示政府對吃素族群的權益不夠關心。 李姓中年婦人一聽到素食中有摻肉品,大罵業者「夭壽」、「沒良心」,她強調餐廳業者應該要幫消費者把關,否則就是欺騙;吃全素的警察陳姓巡佐說,其實吃素、吃葷都只是一種「心意」的表現,無心之過何必計較太多,只有以平常心看待才能快樂過日子。 法鼓山師父也淡淡的說要以慈悲心看待,平時寺內都會盡量減少採購加工食品,若有實際需要則會找信譽良好的製造廠商,並詳細看清楚產品標示及來源,以減少誤食的情形。 走高價位的「蓮香齋」素食餐廳強調,他們幾乎都是採用天然的食材,現場的生菜、冷盤、熱炒、擔仔麵、日式涼麵等食品都不添加任何加工品,幫消費者做最好的把關。 「如來素食樂園」自助餐的員工則說,一般的素食加工品根本就沒有任何儀器可以檢測,只能看廠商有無良心,但素食產品一籮筐,還是得靠有關單位從製造商下手才能防堵。 在士林區經營複合咖啡、素食料理的楊姓老闆娘表示,大部分投入素食餐飲的商家都懷有宗教理想,像她就是連蛋都不吃的全素者,店內任何素料都要經過她親口嘗 試,才能點頭進貨。素食自助餐的陳姓老闆娘也說,投入素食餐飲就是不想殺生,把含有肉類的素料端上桌,良心上絕對過不去。 原文來源刊載於: 中時電子報 2009/06/14 02:31 蔡旻岳、蕭博文/台北報導